- 2012-7-30 16:41:47
- 类型:原创
- 来源:电脑报
- 报纸编辑:王诚
- 作者:疯狂博士
固态硬盘:内置多通道≌RAID0
再来说说固态硬盘,其实这才是反驳此流言的最好依据。对于多数固态硬盘产品来说,它们的内部结构都是在一块PCB板上集成了主控芯片以及数颗闪存颗粒(有的还板载了缓存芯片),除了主控芯片外,闪存颗粒的速度和数量,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固态硬盘的性能。
前面说了,所谓的RAID0模式,就是多个硬盘通过多个接口同时进行数据传输,从而在传输频率不变的情况下实现更高的传输位宽,自然可以获得更高的读写性能,而对于固态硬盘来说,它们本来就工作在“阵列”模式下。说简单点,每个闪存颗粒或者是每个闪存颗粒里的Die,都可以使用一条独立的数据通道,这就意味着固态硬盘的主控芯片在对闪存颗粒或者它们的Die进行读写操作的时候,本来就采用了类似RAID0的多通道工作模式。知道了这一点,就能理解为什么同一品牌、同一系列的固态硬盘,一般来说容量大的性能都比容量小的好很多——人家用的数据通道更多啊。
接下来就好解释了,以某款64GB的固态硬盘为例,它采用了8颗闪存颗粒(暂且咱就当它使用了8条数据通道吧),而同系列的另一款128GB固态硬盘,PCB的正反两面一共有16颗闪存颗粒,由于颗粒相同,自然数据通道数就翻倍了,说白了就相当于两块64GB的固态硬盘合在一起内部做了个RAID0系统,还只使用一个硬盘接口。当然,你非要拿读写全0或全1的高压缩数据来说事那就另当别论,只要用的是同一主控芯片,这样的测试方式得出的结果一定是RAID0更好,因为那根本就没测到闪存颗粒的性能,因此也毫无实际意义可言,这也是固态存储厂商经常用来忽悠消费者的招数。
难道使用固态硬盘就完全不用考虑RAID0,只需要选择容量更大的型号就能获得更高的性能吗?其实,也不是说RAID0模式对于固态硬盘来说没有意义,我们知道目前最好的消费级固态硬盘传输速度基本上都在550MB/s的水平 ,一般来说只要容量达到240GB,就能达到这个性能峰值,更不用说512GB或更高了,但这就遇到一个问题,主流PC上速度最快的硬盘接口就是SATA 6Gbps(除非你购买高端的PCI-E接口固态硬盘),而它的速度上限理论上也就是接近600MB/s,单个240GB固态硬盘就基本让它达到极限了,而且也无法再提升。那我要实现更高的磁盘传输速度怎么办?这时候就只能依靠SATA 6Gbps的RAID0模式了,这样就可以把接口的理论上限提升到600MB/s的数倍(取决于你主板有几个SATA 6Gbps接口,一般是两个)。 如果你的主板只有SATA 3Gbps接口,那就更只能这样做了,单个高速大容量固态硬盘在这样的主板上完全无用武之地,唯有RAID0才能解决问题。
小结:
报纸客服电话:4006677866 报纸客服信箱:pcw-advice@vip.sina.com 友情链接与合作:987349267(QQ) 广告与活动:675009(QQ) 网站联系信箱:cpcw@cpcwi.com
Copyright © 2006-201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